?迌與逍遙

2022032511:15
因為說到蘇軾的《李白謫仙詩》中對仕途的壯志未酬,與《心事誰人知》中誤入?迌界的惆悵心情,有某種共通處,便有朋友問到「?迌」二字的發音以及緣由。

「?」與「迌」在康熙字典中皆有記載,「?」讀音為「ㄓˋ」,有「近」的意思,「迌」讀音為「ㄊㄨˋ」,說的是「狡猾的樣子」。而轉換在台語的用字上「?迌」的發音則變成「ㄑㄧˉㄊㄜˊ」,表達「遊玩」的意思。再延伸至「?迌人」、「?迌界」,便帶有「不務正業」、「黑道」的指向。

「?迌」二字之所以被借用至「遊玩」的代言,也許從字型由「日」、「月」、「辶」組成便可感受,不分晝夜的跑來跑去玩耍,是一件很歡快的事吧!但當變成必須跟「?迌」二字緊緊相連的「人」或「界」時,「?迌」就變成是一種不由自主,主控權不在自身的事,終至泥沼深陷。

朋友說「?迌」二字讓她想讀成「逍遙」,也許是因為遊玩的聯想。相較於「?迌」,「逍遙」帶來的感受應該更為悠遠。「逍」說的是翱翔般的不受拘束,「遙」則表示時間或是距離上的長遠,放在一塊兒的「逍遙」,傳達的畫面便成了無入而不自得的悠遊。

「?迌」與「逍遙」,前者的感覺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歡快,後者則是閒散飄逸的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