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 VS 成長

2014030700:32
在公眾場所, 時不時總會見到一種場面, 小孩行為脫序, 爸媽不是視若無睹, 就是隔著一段距離出聲說不行這樣, 可小孩依然故我, 爸媽可能一邊滑著手機, 一邊繼續喊叫, 想以聲量制止小孩; 結果爸媽也許比小孩還擾人. 又或者爸媽受不了周遭的眼光, 就直接把小孩拎出去 “處理”.
 
在這時候, 我總有個衝動想跟那位爸爸或媽媽說, 如果小孩會聽, 第一次或是第二次就會停止了, 如果沒有停, 是不是可以請你換個方式解決呢?
 
小小孩的行為和情緒表達其實是很直接的, 不會因為場合而去修改模式; 他們在公眾場所所出現的舉動, 也就是平時的習慣. 所以, 親愛的爸爸媽媽啊! 如果平常就沒有讓孩子有合理的行為模式, 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在公眾場所中進退有據呢? 而在孩子出現脫序行為時, 僅僅是以聲量喝止, 這是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校外版嗎?
 
桐是個溫和好溝通的孩子, 所以, 貓常遇到的說法就是: 啊…妳們家小孩好教, 所以妳不懂我們家小孩的問題. 也許貓是幸運的, 但, 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需要面對的問題. 如果父母只能拿小孩教不動來當成自己的理由, 那也許需要反思的就是爸媽是用甚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孩子了.
 
其實孩子的特質不同, 需要的對待方式也不同; 沒有一對親子關係可以直接套用在其他人身上. 只是這些年,覺得有些孩子是需要額外的幫助的, 卻因著父母不願面對的心態, 而被忽略了; 又有些情況是, 孩子本身沒甚麼問題, 卻被憂心的父母放大所有問題, 而拖著孩子四處找尋解答.
 
孩子持續長大著, 父母的心也得跟著一起長大啊! 桐近來在思考國中要念哪的問題了, 回想五六年前, 桐上小學前, 貓為了決定念哪所小學, 費了好些思量. (還認真留了份紀錄呢! :P) 國中的選擇, 該讓她試著想想了; 有幾個選項讓她思考, 各有她想要與不想要的部分; 貓只跟桐說可以慢慢蒐集資料, 慢慢思考, 選了也不是不能修改, 唯一要想清楚的是不要因為逃避不想面對的而做選擇.
 
在孩子開始摸索她們的人生時, 父母能做的也就是陪著她們一起摸索; 有時在孩子做出與爸媽設想中不同的決定時, 先深吸一口氣, 冷靜想想, 這決定是不是真不可行, 或只是在我們的既有慣性中不可行. 這, 就是父母的成長課!
 
因此, 在孩子還需要爸媽的帶領時, 請讓孩子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, 能有一顆溫暖並對世界好奇的心; 當孩子嘗試要走出自己的路時, 請尊重孩子的想法, 並留下一個最溫暖的懷抱, 等待著孩子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