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焦慮症候群

2010062123:34

貓收到一封mail, 內容說著有關千禧前後出生的這一代孩子們, 容易感染一種症狀叫”被溺愛兒童症候群”, 內容並不是真有新意, 大多也是我們已知的現象. 貓讀完後, 只深深的覺得這一代的父母正被一種名為”恐慌”的病毒攻擊, 呈現出來的就是父母的”焦慮症候群”

這一代的父母, 擁有的資訊來源及更新速度, 不於匱乏, 卻流於浮濫. 這讓身為父母的我們, 總被過多的說法與資料追趕, 無所適從; 就像是被獵狗追逐的兔子般, 不知該往哪個方向奔跑. 而這一代的孩子, 因著父母的無所適從, 所以倍感混亂.

有人說,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; 有人說, 人生是馬拉松, 不是百米, 要的是續航力, 不是爆發力. 孩子問, 那我倒底要用什麼速度跑呢?! 如果我的朋友都跑的比我快, 那我要加快速度嗎?! 如果跑道旁有漂亮的小花, 我可以停下來看一看嗎?!

有人說, 現代社會太亂, 要教孩子懂得保護自己, 不要隨便相信別人. 有人說, 要教會孩子懂得懂得關懷別人, 要有同理心, 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. 孩子問: 那如果有人躺在路邊, 我應該要過去幫忙他嗎? 如果有人問路, 我應該要幫他嗎?

有人說, 現在的老師不被尊重, 所以對教學失去熱誠. 有人說, 現在的老師情緒管理跟表達有待加強, 學生不能一昧遵從. 孩子問: 那我怎麼知道老師的話到底要不要聽呢?!

這些問題都是生活裡的大哉問啊! 父母要如何從這些充滿灰色地帶的選擇裡, 抽離出孩子單純世界裡的黑與白呢?

這幾年, 總聽到孩子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, 學習力, 品格力, 溝通力, 寫作力…., 到最後連快樂都變成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了. 更有趣的是, 很多的說法, 各自背道而馳. 如此一來, 更讓身為父母的我們, 找不到該去的方向了.

其實, 孩子只需要具備當孩子的能力, 反倒是父母需要具備思考力, 判斷力與自省力啊! 思考力, 思考自己的孩子的個性與需求; 判斷力, 判斷自己帶著孩子走向的道路, 是不是能讓孩子更堅強無懼的成長; 自省力, 自省所選擇的方向是來自於真實的需求, 或是外界的眼光. 此外, 還要再加上柔軟力, 柔軟而有彈性的接受孩子在成長過程裡所需要的衝撞與叛逆.

我們常以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不高, 不用成績頂尖, 不用才藝雙全, 只要健康平安快樂. 可是卻忘了健康平安快樂也是一種期許啊! 而在潛意識裡, 我們和上一輩的父母並無不同, 都希望孩子可以避掉一些可能的危險, 傷痛, 只是我們用了不同的方式表達. 這樣的想法, 不也是一種期許嗎?! 只是我們在經過了自己的成長後, 是不是可以學著用一種更寬廣與豁達的角度來看待孩子必經的障礙; 學會用期待來代替期許, 用安靜的等待來陪伴孩子跨越ㄧ道又ㄧ道的關卡.

看著很多關於孩子教養的文章、 書籍, 讀著書裡面父母與孩子的互動, 我們總不由自主的想著自己是否做到書中所提的一切; 卻忘了我們自身與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 相處的模式與關係, 是無法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來處理的. 每一個我們都在缺陷中成長, 長成了現在並不完美的我們. 這樣不完美的我們, 不可愛嗎? 當然不! 我們的可愛在於我們的不完美, 所以長成了獨一無二的自我. 那又何苦急著去創造一個完美的孩子呢!

所以, 我們是不是可以不要再追逐著各式各樣的教育說法, 或是被驅趕著去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. 只要好好的看著孩子的一切, 平靜的等待她們發現自己, 並以愛與孩子相擁就好呢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