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敲

2019111420:05
當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時,「推敲」二字就會浮上心頭,推敲說的便是反覆思考斟酌。

推跟敲這兩個有實體動作的字,如何跟縹緲的思考扯上關係,典故來自於唐朝詩人賈島,在拜訪友人李凝時,對友人居所的幽靜心有所感,便寫下了《題李凝幽居》一詩,卻對詩中「僧敲月下門」的「敲」是不是該改用「推」而來回斟酌不已。沈浸在推與敲中的詩人,走在路上,一會兒伸手推,一會兒伸手敲,沒注意周遭環境,不小心便衝撞到韓愈的車駕。韓愈看著心不在焉的詩人,詢問他在思考什麼,賈島便將「推」「敲」的煩惱說過韓愈聽。韓愈聽完想了一會兒說「敲」比較能貼合整首詩的意境,所以詩句便定案為「僧敲月下門」。韓愈的看法也許是認為,訪友時直接推開人家家的門,顯得唐突無禮,所以應該用敲門。

推與敲,推門而進之,敲門而待之。一個前進,一個等待,月色之下,等待似乎更具衍生可能的美感。如果將詩句轉換成畫面,推與敲也許差別只在手掌是張開還是握拳,但若是以影音方式呈現,發出的聲音便是一個「吱呀」,一個「咚咚」,夜半的「吱呀」聲,莫名的讓人脊椎生涼,還是「咚咚」讓人心安些~

閒居少鄰並,草徑入荒園。
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。
過橋分野色,移石動雲根。
暫去還來此,幽期不負言 。
~賈島《題李凝幽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