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望

2019070223:59
「如果我達不到你們的期望,我還可以是你們的孩子嗎?」,這是多年前讀到的文章中,一個孩子對爸媽說的話。這句話總會在聽到一些孩子的故事後,跳回到腦海,然後,淚盈於睫。
這個問題應該不只是存在於孩子心中,很多父母本身,可能也還未跳出孩提時心中未解的問題,所以即便已是成年、中年,甚或熟年,都仍忍不住想到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同與讚許,好安慰心中那個未能得到撫慰的孩子。

期望的字面含義是期盼希望,原本是一個帶著祝福,感覺溫暖的詞語,怎麼會變成親子關係中,生產線品管的一道標準~「未達期望的便是廢品」。孩子剛出生時,看著那軟呼呼、小小一團的生命,我們的期望只是他們的健康平安。然後,隨著時間推移,孩子長大,我們的期望也跟著長大,希望他比別的孩子學得多些快些,我們說那是為了讓他們「不要輸在起跑點」。再然後,我們希望孩子懂得多些再廣些,我們認為那是為了讓他們「多些競爭力」。接下來,我們的期望一路堆疊,終於,這些期望像座高山一般,擋在我們與孩子之間,然後我們說:「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。」

曾經有個網路笑話說:「有一種冷,叫你媽覺得你冷。」,而「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。」其中的「冷」與「好」,似乎都忘了先問問身為當事人的孩子「冷不冷」、「好不好」。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都是愛,不然他們無須在乎孩子是不是冷、是不是好,只是爸媽們忘了,孩子除了是爸媽的孩子,也是他們自己生命的主體。所以爸媽們試圖用著厚重如毛氊的愛,鋪天蓋地的罩住孩子,卻沒注意到孩子是否會因此窒息。

無論哪一種愛都需要呼吸,緊緊捆著彼此的愛,只會是彼此的枷鎖。親子之間,如果沒有留出適當的空間,也會因太過貼近而失焦,退出一個適當的距離,反而更能看清楚孩子真正的樣貌,想起他們初生時那小小的模樣,以及我們曾經小小的期望。我們都是愛著的,不要讓如山的期望,阻擋了愛意的傳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