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種相處關係中皆有盲點,即便親如伴侶或是親子關係,有時甚至因著關係越親近,距離越近,反而因此失去焦距,導致盲區擴大。在親子之間,更容易因著父母對孩子的預期、假設、認為,甚或控制與自我感覺良好,導致盲點的存在被忽視,或是被否認。
盲點亦有程度差異,有些只是視力較弱,光線吸收較差,但仍勉強可以視物。有些則是眼前看去一片黑暗,無可分辨,但因著看不見,所以聽力更加敏銳,能夠聽見他人的意見與聲音。最甚者則是無可視物,也不願聆聽,同時亦不承認盲區的存在,兀自活在腦中的世界中。
至於盲點之構成因素,有像是青光眼的視線角度越來越小,所以只看見自己的視野,認為孩子就該走在自己視角交織構成的道路上。還有如白內障般,視力逐漸被屏蔽,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嚴厲是因為恨鐵不成鋼,卻沒發現,孩子的本質原來是根勁秀的竹子,或是一棵蒼然的大樹。原本就不是鐵,如何能成鋼,只是被自己遮蔽的大人們,發現不了這個事實。
無論再和諧的關係中,盲點都存在著,既然是盲點,便很難由自己發現,只能靠著不斷摸索、探詢、傾聽、思考,以及來自他人的點醒而得知。但至少要先願意承認盲點的存在,然後才有尋找的開始。
盲點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