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與安生

2018073112:31
看完了周冬雨和馬思純的七月與安生,莫名想起了曾經張曼玉和鍾楚紅的鎏金歲月,都有著性格看似對比卻又接近的兩個女主角,同樣叫家明的男主角,以及相同屬於成長過程中改變的傷感。
故事結構的雷同,也許正說明了這是在生命周遭不斷發生的故事,仍能被觸動,應該是在其中看見自己的某一段歲月,或是某一個轉角的選擇或放棄。有些捨棄或退讓,在轉身的當下,也許心中自我安慰的是成全,但在之後的人生,感覺挫折或瀕臨崩壞的某一刻,那未消化完全的不甘,是不是會燒起一把名叫後悔的熊熊烈火?
人們的情緒如月有陰晴圓缺,但無論那種變化,都是可見的月亮那一面,至於屬於月亮背面始終不得見的那一面,是什麼樣的性格情緒,可能連自己都不一定看得清晰。
人與人之間,心理的赤裸相對,難度絕對遠遠高於身體的裸裎以對,所以會試圖偽裝,偽裝堅強,偽裝快樂,偽裝在乎或不在乎。真實與偽裝,並不一定誰好於誰,有時不過就是當下自我保護機制的啟動。
裝與不裝,交替在我們生命的不同片刻,有時我們裝得不好,狼狽在別人眼中,有時我們裝的太好,連自己都騙過。跌跌撞撞走到現在,然後,回頭,輕嘆那一段鎏金歲月。